查看原文
其他

马云:首富的知天命之年

2014-09-27 敖祥菲 科技杂谈
科技杂谈keji_zatan

新谈友,请点击题目下蓝字关注我

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


文 / 敖祥菲,本文来源于财经国家周刊(ENNWEEKLY)


  再次踏上华尔街土地之时,马云已知天命。


  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9月19日,阿里巴巴成功完成史上最大规模IPO,也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送上了中国内地新首富的宝座。


  聚光灯下,9天前刚度过50岁生日的马云笑容依旧,但鱼尾纹已爬满眼角。


  在自己的知天命之年,马云步入了人生的事业巅峰。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、人口红利与互联网的爆发增长,他所领导的公司仅用了15年时间,就奇迹般成长为超过2000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巨无霸,建立起了一个由约30个事业部、202家附属实体构成的庞大电商帝国。


  这个帝国的疆界,甚至连阿里巴巴自己人都已经难以清楚界定。以零售业与金融业为根基,它的颠覆力量正向工业、农业、娱乐、体育等更多领域快速扩张,并由因特网上的虚拟比特空间,逐渐向现实世界渗透。


  但这也正是最为关键的时刻。


  无论是以一家普通的商业公司为出发点,还是着眼于与国家、社会和经济要素的相互作用,阿里巴巴都需要作出更为周密稳妥的战略设计,才有可能在这个正在改革转型的国度,在这个快速迭代进化的行业,辟出最稳健妥善的前进路径,夯实自己“生存102年”的公司根基。


  敲钟的前一晚,与投行定完发行价后,马云跟几个在美国的合伙人喝了一顿大酒,不谈业务,只谈情怀,最后大家都哭了。敲钟之后,马云对记者说,自己的心态还是15年前那个一个月只拿90元人民币的创业者,以美国电影中虚构的励志青年“阿甘”为他自己的偶像,未来一如既往。


  但显然,2013年卸任CEO之后,已经不再着眼具体事务,而是专注于于培训员工、处理政府关系、以及企业扩张的战略思考与设计的马云,未来的重点已经不再是跑多快,跑多远,而是停下来思考,未来跑向何处。


  对于阿里巴巴和他来说,IPO不只是过去15年的终点,也是计划中未来87年的起点。


  史上最大IPO


  凌晨7点,纽约曼哈顿岛上的天刚刚亮,几辆黑色轿车就缓缓驶入华尔街,在早已等待于此的上百记者簇拥中,直至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口。


  率先下车的马云精心打扮过,一丝不苟的大背头抹亮了发油,一身黑色条绒西装,一边向围观人群挥手,一边率队走进事先布置好的露天区域,与阿里巴巴的高管和好朋友们拍照留影。


  在他们身后,是国会建筑风格的纽交所,美国国旗、中国国旗、阿里巴巴橙色旗三面旗帜在晨风中飘扬,6条橙色阿里巴巴条幅从上到下覆满了纽交所大楼6根大柱,乍看上去像是到了天猫的“双十一”购物节。


  在2014年9月19日,这里是马云的地盘。


  即使是在全球上市公司总市值和IPO数量都排名首位的纽交所,阿里巴巴的上市都无与伦比,足以载入史册:不但最高达250.2亿美元的融资额创造了历史纪录,其询价时间也高达143分钟,超过此前Twitter的79分钟,创纽交所纪录。


  上市首日,阿里巴巴收盘价93.89美元,较阿里巴巴与投行商定的发行价68美元上涨38.07%,市值一举超过2314亿美元,成为仅次于苹果、谷歌和微软的全球第四大高科技公司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。


  马云在发售前持股8.8%,经过IPO稀释后下降到7.8%,尽管如此,马云的纸面财富也达到219亿美元,牢牢坐实了中国内地首富之位。


  在此之前,与马云同为互联网三巨头掌门人的马化腾和李彦宏,也都曾为中国内地首富。根据不久前彭博亿万富豪指数统计,马化腾净资产为163亿美元、李彦宏净资产158亿美元,分别为中国内地继马云之后的第二和第三富豪。


  这三位互联网大佬同时入围富豪榜前三名,得益于资本市场对互联网概念追捧带来的股价攀升,也显示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和赶超。


  借势腾云


  外界对于马云的评价褒贬不一。而只要跟阿里巴巴公司有过接触的人,都能感觉到“价值观”在这家公司的重要性——认同他们的价值观,是朋友;不认同,就是“敌人”。


  但无可否认,他的公司开创了新时代,对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巨大。如果没有马云和阿里巴巴,中国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,或许真的会晚很多年。


  回到15年前,没有人相信中国的电子商务能够实现每年上万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。在那个时候,中国互联网还没有普及,没有网络信用、没有支付保障、没有配套物流,几乎不具备电子商务的所有社会基础。在这个环境下,对陌生人的信任恐惧,足以摧毁任何形式的电子商务。


  但是马云相信。


  因为马云知道,跟着国家形势走,就是最好的盈利模式。在上个世纪末,中国开始融入全球经济,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外贸资源,沟通买卖信息促进跨国交易,使阿里巴巴成为时代的获益者。而在中国经济转型,提振内需的时候,马云又通过电商抓住创造就业、扩大内需的大势,让电子商务从单纯的网络经济,提升为驱动传统企业商业变革的动力。


  最终,伴随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的发展,马云的冒险获得了丰厚回报。他和他的团队从无到有建立了一个扎根于中国经济、中国最大也最完整的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。在2013财年,他们自己的收入都已经达到525.04亿元人民币,利润也达234.03亿元人民币。


  刚创业时,包括马云在内,阿里巴巴只有18个人。如今,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有22072名员工,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中国武侠小说的极限——阿里巴巴的员工每人都会起一个“花名”,开始大家都用武侠小说的主角,很快主角没了,就改用配角,再后来所有武侠小说里的角色都用光了,新员工只能自己起花名。


  强硬姿态


  2013年5月,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,只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。彼时,他说这些工作别人可以干得更好,自己有了另外一种天地,玩生活,忙生活。


  但事实上,接下来的一年,马云却在不断的风波起伏中更加忙碌。除了因为静默期原因,他减少了一些演讲,在公开场合也刻意回避媒体,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,甚至一反常态,发出强硬言辞。


  整个2013下半年,全球的投资银行家们都在盯着阿里巴巴,紧张地判断它的上市终点,究竟是纽约、香港、伦敦或其他——这个悬念,甚至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中。期间,马云频繁公开喊话,“若不接纳CEO为合伙人宁可永不上市”,并试图以各种公开行动争取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妥协。


  最终选择纽约,意味着以马云为主的公司管理层,依然以最强硬的姿态,用自己特殊的“合伙人”制度,确保在上市之后依然最大限度地掌握阿里巴巴的控制权。


  2014年1月,人民银行下发加强银行卡业务管理的通知,要求发卡行对单笔、日累计支付金额合理限制,随后,四大国有银行纷纷下调支付宝、财付通支付限额。3月23日,马云突然激烈指责四大行使用“垄断和权力”来封杀支付宝,甚至称“举世未闻,匪夷所思”,随后又在几小时后,下令删除了该文。


  在此之前,即使向以犀利、有个性著称,马云处事远要比如今低调温和得多。


  收购,再收购


  敲钟之前的大半年,马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,就是收购。


  2014年3月,阿里巴巴以62.44亿港元投资文化中国,获得60%股份;3月和6月,分两次收购UC;4月,微博上市,阿里巴巴增持其股票至30%;当月与云锋基金以12.2亿美元购入优酷土豆A类普通股,分别持股优酷土豆16.5%和2%。


  2014年6月15日,阿里巴巴集团还斥资12亿元人民币,购买恒大足球俱乐部50%股权,并被业界解读为向高层示好。马云则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称,自己是在15分钟内敲定的合作。


  而在阿里巴巴之外,马云自己进行做了另外两笔投资:并购恒生电子和购买华数传媒20%股份。


  根据阿里巴巴7月12日更新的招股书数据,阿里巴巴集团已有202个附属子公司和业务实体,其C2C业务淘宝、B2C业务天猫和海外B2B业务alibaba.com,国内B2B业务1688.com以及海外B2C业务速卖通的VIE股权架构都多达4层。


  “我们去年进行了10次并购交易,投资了70亿美元。”在美国路演期间,马云如此回应投资者提问。而外界对此的评价是,买下的互联网和传统业务几乎囊括了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所有幻想。


  “几年前的网商大会上,马云曾说,自己已经过了以货币价值衡量的阶段,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投资、购买,就是还在做通过货币衡量价值的事情,就是要推高阿里巴巴的估值,做最大的IPO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评价说。


  不过,对这些资本行动,阿里巴巴坚持是商业行为,并表示自己的目标不是简单的资产整合,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改造这些行业。


  未来布局


  阿里巴巴特殊的合伙人制度,需要强势且战略清晰的掌控者。但当IPO的光芒散去,已知天命的马云需要掌控的,将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局面。


  从线上的电商、游戏、搜索、社交、云计算,到线下的物流、娱乐、医疗健康,甚至足球,阿里巴巴的战线正在横跨越来越广袤的疆域。


  虽然直到2013年,中国的网络渗透率还只有43%,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70%,未来还有巨大的金矿待挖,但马云并不满足于只做网络交易的中间人,他的目标,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。


  2014年7月16日,阿里巴巴公布了一个数字家庭娱乐生态合作计划。未来,用户可以在电视上看到阿里打包提供的影视、音乐、游戏、电商、通讯等多种业务和内容。


  此前,阿里巴巴2013年成立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更承载着马云的更大野心,正以阿里巴巴当年的电商模式,聚集买家和卖家,试图打造一个金融的集市平台。


  曾经有业内人士说,未来的互联网归根结底要回到3个流:物流、资金流、数据流。而已经在三个领域都建立优势的阿里巴巴一旦完成自己的战略合围,所形成的产业生态,或许将十倍甚至百倍于今日之规模。


  谋划海外


  当然,对马云来说,他的视野已经投向更远处。在海外,阿里巴巴已经开始加速布局。


  仅在2014年,阿里巴巴海外并购的速度和规模都已让人瞠目。


  1月,斥资1500万美元投资美国奢侈品购物网站1Stdibs;3月,斥资2.15亿美元投资美国社交应用Tango,并在次月参与投资美国拼车应用Lyft;5月,巨资2.49亿美元入股新加坡邮政10.35%,并计划与新加坡邮政建立“国际电商物流平台”;6月,旗下的Auctiva和Vendio创办了注重美国本土特色的电商11Main。


  此外,阿里巴巴已经与澳洲邮政、巴西邮政等机构达成合作,与当地邮政体系进行对接,并与海外购物退税机构瑞士环球蓝联(GlobalBlue)达成合作,使支付宝跨境购物退税业务拓展到了包括法国、德国等地的5000多个商家。


  在IPO融资之后,展开大规模并购早已是互联网巨头的惯常做法,这让外界对未来2-3年阿里的并购更加充满期待,而随着战线的拉长,阿里巴巴与亚马逊、Facebook、谷歌用乃至更多国际巨头的正面对决之时,总有一天会来到。


  事实上,虽然2013年就声称退休,但知天命的马云其实并没有放慢脚步。用马云的话来说,“要问我年龄,我永远28岁”,无论是在中国的渐进,还是在海外的开拓,他都还将继续奔跑。


  许多时候,智力和锐气都代替不了阅历,当人生的轨迹足够长,就可以以过往推知未来的命运,而马云,又将去向何方?


  2014年9月10日,正在美国进行上市路演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,在波士顿四季酒店享受了一顿特别的午餐。旁人拍下的照片里,荤素九道菜,一部iPadmini,还有身上的白衬衫,手机上的聊天窗口,定格住了这个中国新首富的50岁生日。


 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,交流思想、分享信息。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。参与方式:点击左下方“阅读原文”填写您的加入信息,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,会添加入群。
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科技杂谈授权刊登。

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,侵权必究。

科技杂谈文章,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。

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,网易阅读客户端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